奥运百米决赛 苏炳添,奥运百米决赛苏炳添
1.苏炳添简介资料
2.苏炳添100米多少秒
3.苏炳添创历史获男子百米第六,赛后苏炳添对此作何回应?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里是只有苏炳添一个人是亚洲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苏炳添因此闯进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决赛中只有苏炳添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苏炳添能站在决赛的舞台上就已经成功了,苏炳添最终没能获得奖牌,但他依然是亚洲田径的骄傲。
苏炳添简介资料
苏炳添9秒83的成绩在全世界排第15名。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有电子计时器、亚洲纪录开始被记载至今,苏炳添的9秒83是亚洲田径100米历史最快的,他把整个亚洲百米的纪录提高了整整0.08秒,创造53年新纪录。
在世界男子田径100米项目记录排行榜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位列15名。苏炳添是世界前15名榜单里,唯一一个黄种人选手,堪称是历史最强黄种人短跑运动员。
苏炳添所获荣誉列举如下:
2010年,苏炳添获第21届中山市十杰市民称号;2011年,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2015年,获第2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8年,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8月31日,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1年9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10月,获广东省政府记大功奖励;2021年1月5日,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2021年12月28日,苏炳添获新华社体育部2021年中国十佳运动员称号;2022年3月3日,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称号;2022年7月,获2021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炳添
苏炳添100米多少秒
1、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广府人,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
2、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首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7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百米赛以10秒09夺冠。
3、2018年2月,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3月,在世界田径室锦赛中以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摘得银牌,成为首位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选手在这个项目的最好成绩;6月23日,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以9秒91成绩追平亚洲纪录获得男子100米的冠军;8月,在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的决赛中以9秒92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冠;2019年11月,当选世界田联运动员工作委员会委员。2021年3月,在2021年室内田径邀请赛西南赛区男子60米决赛中以6秒49的成绩位列2021年亚洲第一,世界第三。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8月8日,苏炳添在奥运闭幕式中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苏炳添创历史获男子百米第六,赛后苏炳添对此作何回应?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100米男子短跑记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12月,第一次参加成人组比赛并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100米第五名,2011年9月8日,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冠军,并以10秒16的成绩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全国记录。
苏炳添创历史获男子百米第六,赛后苏炳添说今天是他一辈子中最好的回忆。
北京时间8月1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名,作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他再次创造了历史。
苏炳添赛后还谈及了奥运会延期对他的影响,他表示这对于自己是个好事,因为伤病以及封闭训练等原因,他在2020年没有参加过比赛,预赛之前甚至都没有来场地适应。至于接下来的接力比赛,苏炳添说希望能够再次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苏炳添通过加倍努力+科学训练迎来突破
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的苏炳添,选择重新回到训练场。他心中的那团短跑之火,还未熄灭。每一个0.01秒的提升背后,都有他无数的努力,以及团队的支持。国家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生物学专家,专门给队员们做分析指导。
美国运动生物力学专家拉尔夫·弗农·曼:“来比较一下你和模型的膝盖在空中停留时间,我们再来看一下模型,一二三,差一点到四,这就是问题所在。”
就这样,苏炳添找到了自身的问题。因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比理想中的模型少了一拍,进而导致苏炳添在每一步落地时,脚掌离地的高度更高,角度也更大,从而损失了一部分向前的助力,因此损失了不少速度,这成为苏炳添难以再进步0.01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