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枯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回顾

文章内容

佩尔森发球-佩尔森vs刘南奎

tamoadmin 2024-11-19
乒乓球奥运会输过吗中国乒乓球有输过,例如第24届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让韩国选手刘南奎夺得。但是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

乒乓球奥运会输过吗

佩尔森发球-佩尔森vs刘南奎

中国乒乓球有输过,例如第24届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让韩国选手刘南奎夺得。

但是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

2012年8月8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国以3-0的总比分战胜韩国,夺得男团冠军,成功包揽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扩展资料:

伦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伍战绩

北京时间2012年8月8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的最后一枚金牌展开激烈争夺。在刚刚结束的乒乓球男子团体的决赛中,由中国男团对阵韩国队,最终中国以3-0的总比分战胜韩国,夺得男团冠军,成功包揽了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中国队第一场率先派出马龙,他的对手是韩国老将柳承敏,最终马龙以3:1的比分战胜柳承敏。

随后,张继科代表中国队出战第二场比赛,对阵著名削球手朱世赫。张继科以3-1的比分战胜朱世赫,为中国队再得一分。

第三场的双打比赛中,中国派出了王皓和张继科迎战韩国的柳承敏和吴尚垠组合。结果王皓、张继科3:0横扫韩国的柳承敏、吴尚垠,帮助中国队总比分3-0战胜韩国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有哪些乒乓球明星?

姓名 国家 巅峰时期

庄则栋 容国团 中国 七十年代左右

邓亚萍 中国 九十年代

王楠 中国 2000

刘国梁 孔令辉 中国 九十年代

瓦尔德内尔 佩尔森 瑞典 九十年代左右

柳承敏 韩国 2004

朱世赫 吴尚垠 韩国 2000

波尔 德国 2000左右

萨姆索诺夫 白俄罗斯 九十年代末

剩下的都是现役的比较有名的

张怡宁 王皓 马林 王励勤 郭跃

乒坛往事:13岁马琳背井离乡去广东发展,8岁王皓初次遇见刘国梁

1992年 ,乒乓球 历史 上的第一位“大满贯”得主诞生,但他却不是中国人。

年轻的球迷们很难想象,号称天下无敌的中国乒乓球队,也曾有过那么憋屈的一段时间:从 1988年 开始,国乒就连续在世界大赛上遭遇暴击,尤其是男队,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多次折戟沉沙。

江嘉良、陈龙灿 为首的传统直拍正胶快攻运动员在欧洲人的弧圈球打法面前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和韩国的弧圈球选手对抗也落了下风;而新崛起的横拍新秀 马、王涛 则显得非常不成熟,面对 瓦尔德内尔 等对手的压制,虽然偶尔能取得胜利,但关键时刻总是会这样那样的掉链子。

没错,这个瓦尔德内尔,就是乒坛的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而他的身后,则站着 盖亭、佩尔森、普里莫拉茨、罗斯科夫、塞弗、刘南奎、金泽洙 等无数外协会的顶尖名将。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东北的一个12岁的年轻晚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他的名字,叫 马琳

12岁对于平常人来说似乎并不起眼,但对于30岁以前就可能退役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却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刻。

通常来说,职业选手大多在6岁左右(在中国,一般只会更早)就要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随后每一轮残酷竞争都会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淘汰,回归上学、读书、考试的常规道路上去,能坚持到专业队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导致年轻苗子出局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 天赋确实不够 ,有些则是因为 家里条件不允许 ——毕竟艺体生的开销确实不菲,别的不说,想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话起码得保证营养到位,光是吃喝这一块就比别人更耗钱,而且全家还得围着他转,其他事业都容易被耽误。

马琳的家庭不算贫穷,但也谈不上大富大贵,而且父母对乒乓球也一窍不通,当年若不是因为启蒙教练 杨沈立 “三顾茅庐”的话,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以期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结果,走上专业道路后,马琳虽然天赋异禀,但却迟迟无法获得辽宁乒坛一线的编制,这就非常麻烦了,因为如果连省队都进不去,那等待马琳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于马琳当年为何没能在家乡更进一步的原因,我们现在已经难以考证。要说他天赋不行,球打得不够好吧,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比较合理的猜测大概还是时代问题。

如前所说,国乒男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了大溃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传家宝”直拍打法被压制 ,而马琳恰恰是直拍打法——虽说他正手是贴的反胶、可以拉弧圈球,看起来比江嘉良、陈龙灿的正胶快攻稍微更与时俱进一些,但毕竟还是没有解决直拍打法的一些固有问题。

尤其是反手推挡的弱点,马琳就改变不了,而他的选择是在球拍反面贴了一块颗粒长胶来以怪取胜。但在传统思维里,长胶比正胶还要落后,所以马琳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注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己打法上的劣势,所以教练员们不看好他也是很正常的。

但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1992年的时候,距离辽宁沈阳千里之遥的 广东汕头 ,一位民营企业家赞助成立了本市的乒乓球学校和少年球队。虽然资金雄厚,但毕竟是后起之秀,所以面临人才匮乏的情况。

假如当时的马琳已经辽宁省队的一员,或者能被确定解决编制问题的话,他肯定更愿意呆在老家发展;但既然留不住,那就只能出去闯荡了——毕竟再过两年还打不上去的话,马琳就只能面临退役的结局,到时候再想回去读书考大学就更来不及了。

1993年 ,马琳告别东北的寒风,拥抱南洋的暖流。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对手,一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男孩,而他的名字,叫 刘国正

和马琳一样,刘国正也出生于1980年,虽然有人说马琳的年龄可能更大一点,但从职业生涯经历看,两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同批选手。

刘国正的家乡在中国的中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 武汉 。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的第一位乒乓球单打奥运冠军 陈静 ,而刘国正早年的经历也让人啧啧称奇,他起步比较晚,早年在业余体校打得风生水起,但同样也为专业前途而感到担忧。

刘国正与马琳不同,他是横拍选手,所以不存在要改打法的情况。但即便如此,刘国正仍然有一个许多教练员所不太喜欢的“缺点”,那就是身材相对不是很高大,至今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限制其职业生涯发展上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马琳离开辽宁的那一年,汕头方面的教练也找到了刘国正,问他是否愿意背井离乡,来广东发展,那样将获得更多的比赛与锻炼机会。

当时的刘国正非常渴望能更上一层楼,所以非常快乐地接受了这个条件。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略有些愧疚地说道:

命运让马琳、刘国正在汕头相遇,当时的他们大概不会想到,从小玩到大的二人将会在十六年后为了奥运会的门票而闹得沸沸扬扬,毕竟1993年的时候,大家不过才13岁而已。

马琳与刘国正的前途,在进入汕头队后总算是稳定了下来。而相比于他俩, 上海 的那位大高个儿则显得更加顺风顺水。

1993年,王励勤凭借此前在国内比赛中的优异表现而入选国家二队,光荣地成为了“国乒”的一员——与马琳相比,王励勤是横拍选手,打法被大家普遍看好;与刘国正相比,王励勤人高马大,完全具备与欧洲运动员抗衡的身体素质。

早在1991年的时候,王励勤就进入了上海队,随后仅过了两年时间就加入了国家队,前途一片光明。虽然一直有人质疑他打球不太会动脑子,但话又说回来了,上天已经赐给了他如此强壮的体魄,怎么可能还让他像瓦尔德内尔一样古灵精怪呢?

没有人能具备世界上所有的优秀能力,事实证明,天赋不用太多,一两项就足够了。

而相比于以上几位大哥哥,另一位未来的世界冠军却还在迷茫中彷徨。

1992年,年仅8岁的 王皓 从老家长春南下济南,随后在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男单冠军。回家的途中,志得意满的父亲 王忠全 决定带儿子到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位于红山口的 八一体工大队

多年后的今天,八一乒乓球队已经不复存在,但关于它的传说,却仍然在流传着——这是一支诞生过无数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有过“小国家队”美名的乒坛劲旅,可以说,谁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谁就已经战胜了大部分的同行了。

彼时彼刻,王忠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一位教练问道:

然而对面问了一下基本情况就再也没有理会太多,只是淡定地留下了一句话,随后就走开了:

这是王皓与刘国梁的第一次相遇,而若干年后,后者将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后一位直拍快攻打法的代表,而前者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只是当年的一瞥,却是那样的平平无奇,尽管王皓后来一直将刘国梁视为自己的偶像。

毕竟,那时候的刘国梁也正在苦苦摸索着自己与直拍快攻打法的出路,随时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而王皓则不出意外地落选八一队,无缘与刘国梁成为队友——暂时的。

这是王皓乒乓人生中的一大挫折,虽然从事后的角度看绝非最严重的一次,但越早的回忆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长春的火车上,王皓对父亲直言: “八一队就是牛,我一定要考上八一队。”

而王忠全对此也深表认同,于是对孩子说道: “爸爸支持你!”

与成长过程中“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刘国梁、马琳、王皓相比,另一位直拍选手的童年则过得相对惬意得多。他的年龄比王皓还要大,但却直到 9岁 的时候才开始学乒乓球。由于家里开球馆,且身边的竞争也不是很大,所以很快便脱颖而出,进入了专业领域。

多年后,当他回忆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时,大家听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答案: 不是成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而是希望自己能当上总统!

很显然,这个天真的愿望最后落空了。

但是,这个男孩却在 2004年的那个夏天 ,让刘国梁、王皓以及整个中国乒乓球队都留下永远的遗憾——此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08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冠,亚,季军分别是谁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成绩一览:

项目 冠军 亚军 季军

男子单打 柳承敏 王皓 王励勤

女子单打 张怡宁 金香美 金景娥

男子双打 陈玘/马琳 高礼泽/李静 梅兹/图格威尔

女子双打 张怡宁/王楠 李恩实/石恩美 牛剑锋/郭跃

2000悉尼奥运会乒乓球成绩一览:

项目 冠军 亚军 季军

男子单打 孔令辉 瓦尔德内尔 刘国梁

女子单打 王楠 李菊 陈静

男子双打 王励勤/阎森 孔令辉/刘国梁 希拉/加蒂安

女子双打 王楠/李菊 孙晋/杨影 金茂校/柳智惠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成绩一览:

项目 冠军 亚军 季军

男子单打 刘国梁 王涛 罗斯科普夫

女子单打 邓亚萍 陈静 乔红

男子双打 孔令辉/刘国梁 王涛/吕林 李哲承/刘南奎

女子双打 邓亚萍/乔红 刘伟/乔云萍 朴海晶/柳智惠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成绩一览:

项目 冠军 亚军 季军

男子单打 瓦尔德内尔 让菲利普-加蒂安 金泽洙/马

女子单打 邓亚萍 乔红 玄静和/李粉姬

男子双打 王涛/吕林 费茨纳/罗斯科普夫 姜熙灿/李哲承、刘南奎/金泽洙

女子双打 邓亚萍/乔红 陈子荷/高军 玄静和/洪次玉、李粉姬/俞顺福

1988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成绩一览:

项目 冠军 亚军 季军

男子单打 刘南奎 金琦泽 埃里克-林德

女子单打 陈静 李惠芬 焦志敏

男子双打 陈龙灿/韦晴光 伊里耶/索兰 安宰亨/刘南奎

女子双打 玄静和/梁英子 陈静/焦志敏 法兹利奇/佩尔库辛

路过!

中国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上有没有爆过冷经历?

21世纪后,中国乒乓球奥运会上的爆冷经历有两次,一次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讲太坎坷了。男单方面,中国队派出“二王一马”,马琳王皓王励勤,结果马琳第二轮就输给了老瓦,王励勤在半决赛输给了王皓,王皓又在决赛输给了柳承敏,男单丢金。其他方面,除了女双相对比较顺,女单跟男双虽然最终也是拿到了金牌,但是路也是蛮坎坷的。女单方面,中国队派出了王楠,张怡宁和牛剑锋。结果牛剑锋来了个一轮游,王楠也爆冷输给了新加坡的李佳薇(我印象中王楠好像连四强都没进),只剩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张怡宁一个人去冲击金牌。男双方面,赛前一直被看好的王皓/孔令辉组合第一轮就被老瓦/佩尔森淘汰了,只剩下马琳/陈玘组合,那会儿马琳因为男单被老瓦淘汰了一直不在状态,还得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20岁小将陈玘带。再就是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混双丢金了。不过我个人认为04年雅典奥运会更惨一点。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这是 乒谈 2020年第107篇文章,期待您的阅读

说起郭跃华、郗恩庭、江嘉良、许绍发、庄则栋等等这些上世纪的乒乓球大神,或许很多朋友不是非常熟悉,但是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直板。

1999年8月8日,荷兰埃因霍温,23岁的刘国梁和19岁小师弟马琳展开最终的对决,21制的时代,打满5局艰难战胜。获胜后刘国梁激动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诞生。

要说直板最为辉煌的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个人:柳承敏、马琳和王皓,他们分别打进了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而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也是最后一次,两个宗师级直板在殿堂级的大赛上相遇。自此,直板式微。

许昕2007年左右刚刚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假直板,首先是反手太差了,然后还非常喜欢退台,击球点太晚,正手多以侧拐弧圈为主,前冲太少。这些年来,许昕通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已经跻身超一流高手中,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反手实现了 “非线性成长” ,可是仿佛还是缺点什么,很多人对于许昕的定位和标签还是“手感好”、“艺术家”和“双打金左手”,但是单打方面还没有完全被肯定,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单打名额的竞争上,现在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本文呢, 乒谈 先来带大家了解下许昕这些年的大赛战绩,然后我要放一个观点—— 其实真的不是许昕不厉害,而是这个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因为迄今为止许昕没有拿到过奥运男单名额,所以重点统计了许昕在世乒赛上的表现。

早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拿到了直通,但是最后只是参加混双比赛,2009年世乒赛来到了王皓的福地——横滨,所以 许昕参加单项世乒赛其实比张继科还早2年 ,但是在横滨,许昕碰上了突然爆发的陈杞,止步32强。

2011年,许昕逐渐开始步入到职业生涯巅峰期,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因为缺席了2010团体世乒赛,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的对手,大师兄王励勤,结果可想而知;2013年许昕意气风发来到巴黎并且顺利打进半决赛,于是淘汰阶段还剩4个人,许昕VS张继科,马龙VS王皓。

彼时刚刚结束伦敦奥运会的争夺不久,尤其是王皓已经走下坡路了,人们纷纷期待着许昕马龙这对师兄弟能够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张继科和王皓,许昕和马龙却完全没有任何攻击力,都被对手抓住技术漏洞吊打。

同样兵败半决赛,那时候的马龙已经在考虑要么退役,要么改换器材放手一搏的问题了,2014年世界杯2分失利,更是激发了马龙,彻底加强反手攻防,所以在2015年的苏州,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马龙,开启了他的王朝;但是这个阶段许昕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识,吃老本掉队了。

2017年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日中天的马龙,2019年许昕在第三轮意外输给了法国人西蒙,已经越来越能明显的看到,虽然技术在不断加强,可是许昕跑不动了,再也难以找到2013年一样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或许,2021世乒赛,能否顺利举行,许昕能否顺利参加,都不一定,奥运男单冠军和世乒赛男单冠军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吗?

其实,作为一个直板选手,许昕已经很厉害了,他的打法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只不过反手确实半路出家,难以和横板超一流选手对抗,可是就连吴敬平指导都说,从手感、对上旋球的理解和步法来说,许昕已经超越了 历史 上多数直板。

或许有球友会问:步法好不好,不难看出,可是手感和上旋球的能力强,是怎么体现的呢?手感方面很简单,要知道许昕打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球,被誉为是乒乓球的艺术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旋球能力强,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正手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维度,刘南奎、金泽洙、刘国梁、柳承敏、马琳和王皓的正手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顶级, 许昕的正手强就体现在:大球时代力量强,旋转诡异多变(前冲侧拐,兜一板......),击球时机可早可晚,同时台内小球也还可以。

说到直板式微,要从内外因辩证地看。 外因就是国际乒联历年来的改革,内因就是成绩驱动下,家长和教练的选择。

仔细观察体坛可以发现,好像非洲和美洲黑人篮球天赋非常强,所以NBA超级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欧洲人在网球和足球上的天赋肉眼可见,也出来很多的天王巨星,比如网球之神费德勒,而亚洲人,更小点说国人,好像在小球和单人项目上更有天赋。可见,不同的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的支配,喜欢不同的运动。

为了不断推广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在欧洲,国际乒联近些年出台不少改革措施: 禁止倒板、禁止发球时用身体遮挡、对颗粒打法严格限制、乒乓球从38毫米增到40和40+,有机胶水改为无机、21分制改为11分制。 目前又在赛事制度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T2比赛和即将开始的澳门赛。

乒乓球的核心要素有:速度、旋转、落点、节奏、弧线和力量 ,可以简单地认为,直板的优势在于速度、旋转、节奏上,横板的优势在于力量上。在前三板的争夺中,直板选手可以打出更多的变化,变化就是控制力,可以转化成得分,所以你看刘国梁和马琳就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对手对手就解决我。横板的优势更在于相持,尤其是退到中远台之后的两面洪水般的进攻,显然直板是难以招架的。

可以看到,乒联的改革严重地降低了球速和旋转,同时由于球体变大,落点和节奏变化似乎不那么容易了,也没那么有效果了。他们认为增加相持球就是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可以更好地打开欧洲市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乒谈 分享下对于乒乓球观赏性的理解。

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和节奏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催生了很多技术,所谓对拉,其实更多的是力量纬度的展示,很多人认为只有力量美才是运动的美。

其实不是, 运动还有很多美,比如创意美、灵感美。固然正反手对拉几十板一定可以引燃赛场,但是一招毙命的灵感球照样好看, 比如: 199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面对萨姆索洛夫,老瓦观察对手站位后,果断偷袭了一个直线长球到萨姆索洛夫的正手大角度,老萨都没反应过来,赛场上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为了瓦尔德内尔的这一灵感球;再比如2004年奥运会老瓦和柳承敏的对决,柳承敏侧身使出全身力量,正手拉直线,老瓦直接不看球自信打回头,两个人都是追求一板过,出球之后谁也没有回来还原;再比如,对手还在攻球,老瓦已经走向毛巾台了,走的路上顺便打了个卸力回球;再比如,2015年世乒赛男单决赛,方博面对马龙,正手直接拉出一个高难度的直线,落点比较浅而且侧拐非常厉害,马龙没有碰到球。

以上6大核心,任何单一因素或者任何组合因素,都可以诞生一种乒乓球的美。只是 这种美太高级了,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所以这是运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之前的文章中, 乒谈 做过一个投票调研:“您认为乒乓球比赛中,应该遵循某一种套路吗?”,很开心大多数球迷和我思考的一样,不应该。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基本是从模仿别人开始,尤其是别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们更会模仿。比如,我们参加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就有能力模型和SOP标准作业流程,以求最快适应。可是对于乒乓球比赛来说,影响比赛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所以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不断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然后在赛场上忘记套路,依据来球去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球方法。

如果走职业乒乓路,那么一定要争取出成绩,不然未来退役后的的生存都是问题,毕竟 任何一个行业能吃到肉的,都只是top20。 外在环境决定了横板比直板更容易出成绩,所以一个还没有太强烈自主意识的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和教练基本都会给支配性地选择横板,这就是直板后备力量越来越单薄。

以上,就是我对于直板如今式微的原因思考。说完了原因,再来说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未来顶级直板的畅想吧,虽然不一定专业领域直板能传承多久(我相信业余领域直板基业长青)。

如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旋球的对决非常重要,所以直板选手一定要突破原来并不那么擅长的中远台对攻对拉,尤其是要解决对手的调正压反和压反调正战术。 比如,对方在正手位对拉中突变我方反手,以往我方基本就只能放高球解决了,或者削一板变一下节奏,我方非常被动,那么如何高质量地应对这一板球呢? 值得思考,球友们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沟通。

再比如,对手逼住我们反手,然后突变正手大角度,如何增加正手扑这一板球的回球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受伤。所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是直板选手必须要加大的层面,尤其是步法训练、力量训练和预防受伤的缓冲性训练。

直板横拉的宗师是王皓,推挡大神如马琳刘国梁,而传统反手攻,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使用地出神入化,直板反手还有一些侧切等小技术,可以看到虽然直板反手的进攻性没有横板出色,但是我们可以胜在选择多,所以 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是目前还没有答案的课题。 同样一板球,可以用直板横拉,可以用传统反手,可以推挡,那么什么手段最为合理,如何快速评估,如何预防因为选择较多带来的迟疑和纠结?这是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不同的握拍,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直板横拉的握拍属于反手利,影响正手的提升。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越来越单调了。发球变化少,再也难以看到偷袭长球的灵感球了,接发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拧拉,然后形成反手相持,转正手相持或者正反手摆速,总之就是很单调,尤其是很多直板选手的比赛也十分单调了。

要知道 像马琳这样的直板宗师,虽然每项技术只有“三板斧”,但是要知道他的武器库里的东西比横板选手多多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手位侧切一板,然后下一板迅速进攻;比如侧身位用正手削一板,然后正手冲;甚至还看到过十分“业余”的动作,类似于推挡板型的暴弹。 所以,直板选手胜在活多,要敢于和对手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牵制对手。

策略和球商,乍看是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其实就是一句话:如何更加合理地打球。

有球友向 乒谈 咨询过,为什么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乒乓球,技术上还是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得挺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球商,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就 “直板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这个话题,在评论区讨论。另外,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和名人,球友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安排哦。

您认为男子乒乓球最伟大运动员是? 单选 0 人 0% 瓦尔德内尔 0 人 0% 马龙 0 人 0% 佩尔森 0 人 0% 萨姆索诺夫 0 人 0% 波尔 0 人 0% 马琳 0 人 0% 王励勤 0 人 0% 王皓 0 人 0% 张继科 0 人 0% 樊振东 0 人 0% 其他人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