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瓦对欧塞尔的比分预测-特鲁瓦vs奥尔良历史战绩
人类历史上持续最久的战争是那场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急需~~~~贞德时期的皇帝是怎么样的?
贞德时期的法国国王是查理七世。人品不太好,他在贞德的支持下,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获后,曾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被烧死。但很有作为,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最后战胜英国,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胜利者)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又称:忠于职守的查理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后打赢百年战争,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是疯子查理六世之子。1420年签订的特鲁瓦条约剥夺了他的王位继承权,转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当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后,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国人宣布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阿马尼亚克派的支持下,实际控制着卢瓦尔河以南地区,法国北部完全沦于英国统治之下。
1429年圣女贞德在奥尔良一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贞德被英格兰的盟友勃艮第人俘获后,曾经大大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被烧死。
1435年,查理七世与勃艮第派领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和解,获得了收复巴黎的机会。1436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
查理七世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这一政策后来被其子路易十一抛弃)。1435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开三级会议。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鲁日颁布国事诏书,使法国教会一定程度上服从王室。1439年颁布建立常备军的奥尔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
查理七世在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收复了除加来之外英国在法国境内的全部领地。
查理七世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
百年战争期间,有这样的一个王太子,被英王蛮横地剥夺了王位继承权;他被贞德辅上了王位,后又出卖了这个法兰西的民族英雄。因此,他背上了千古骂名。今天,我却要站在这里为他正名:正是他,这个“小丑”,拯救了法国,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兴之主。
大家都知道,当时法国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连首都也沦陷了,只剩下了法国南部一隅。各诸侯间利益不一,甚至有的公开违抗王命,与敌人站到了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勃艮第人)。而他,却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历史关头,运用自己的谋略与心计,拯救了法国。
首先,是他启用了贞德,也是他成就了贞德。因为他内心深知,手下的这般王公大臣分享了他大半的权力,而他需要用民众的力量牵制贵族的势力——贞德恰恰就是法国普通平民的代表。他这一手可谓非常的毒辣,既利用平民,也牵制了贵族。使平民力量与贵族力量相互牵制,就危及不了王权。而他的祖先却不理解这个道理,既解决不好贵族问题,也解决不好平民问题;导致了勃艮第人的反叛,导致了扎克雷起义。此外,他又利用了法国人民要求坚决抗到底的强烈决心,大胆的任命贞德为全法军统帅,赢得了民心。可以说,如果没有查理七世,也就没有贞德。一个年竟十七岁的农家姑娘,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农家姑娘,却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军事统帅,这在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可见查理的眼光有多少高远,他正是要通过这个农家姑娘赢得民心,达到他宏伟的政治目的。
其次,从他害死贞德来说,也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一,平衡贵族;大家知道,当时法国因为百年战争的影响,各诸侯都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过度的激怒他们,只会引火烧身;而贞德的激进政策,对日后的王朝大业是不利的。可以说,奥尔良大捷后,贞德其实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如果她听查理的话,以殊荣退役,是可以幸福地过完下半生的。可惜她过于高尚,不知道政治的黑暗与凶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查理在主观上是想保全贞德的。二,稳住英国;虽然英国人被圣女打的晕头转向,但当时的势力依然雄厚。反观法国,各诸侯互不团结,宫廷内部钩心斗角。在军事上也没有与英国抗衡的实力。所以查理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先整顿好内部,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才能完成法国的统一大业;而贞德却没有从大局出发,一味的从民族仇恨出发,想短时间把英国人赶出法国,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明致的。所以,查理与贞德的裂痕就越来越大,贞德在查理眼中逐渐变成了眼中盯,肉中刺,为日后贞德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三消除后患;贞德的身世本身就是一个迷。历史上有个说法是贞德根本不是什么农家女,而是法国王室的后裔,从小就被锻炼成一个军事能手。比查理更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据说贞德第一次见到查理的时候,告诉他一句话:“如果你能让我当上全法军的统帅,我就叫你当上法国国王。”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查理从内心对贞德的不信任感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了。一尊王位本身就是充满血腥味的,查理要巩固自己的王权,是必杀贞德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与他日后削弱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多少区别。四,收回兵权。贞德在反英战争中的威望大大超过了国王,而且手握军事大权。如果她一旦起了私心,对于查理来说是比英国人更可怕的敌人。所以他必须收回军权。加之他与贞德在如果赶走英国人的战略上出现很大的分歧,导致他收回兵劝的欲火更加浓烈了。所以,他非除贞德不可。
最后,贞德被他出卖了,在康边城外被勃艮第人打落马下,送给英国人被判火刑烧死。然而,从出卖而不是直接杀死,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更不是一般人可比,简直就是一石四鸟之计。贞德死了,他就没有了掣肘,可以放心大胆按他的内心计划办事,这是明眼人也看的出的伎俩;贞德人由勃艮第人抓住,是他送给这块割据势力最好的礼物,为日后双方的合作埋下了前提;英国人烧死了贞德,是他稳住英国人最好的计略:一方面消除英国人内心的恐惧,而贞德当时的确成为了英国人目中的大患,一方面使英国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主,以此来麻痹英国人,放慢英国人进攻的步伐;英国人烧死了贞德,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而他却把这罪行全部推给了英国人,把贞德的威望全部变为了自己的威望,把仇恨全部推给了敌人,这一子,真是下绝了。后来的历史证明,没有法国人民的义愤,英国人是不可能从法国土地上的。查理深知贞德在人民中的威望,贞德被谁杀死,人民就会仇恨谁,所以他没有直接杀死贞德,却叫他的敌人杀死了贞德,人民只有跟着国王去向刽子手讨还血债了。
以后的历史进程证明了查理的英明,勃艮第最终与他达成了协议,一起把矛头对准了英军。人民也一致支持国王的反英战争。巴黎收回了,英军节节败退,法国统一大业已成历史定势。而这一切,没有查理七世的谋略,是不能完成的。从更深的意义来说,法国王权在他手上达到了空前的加强,贵族势力再也不能对抗王权;法兰西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他,一个亡国的太子,最终打败了侵略者;
他,一个卑鄙的出卖者,最终基本完成了法国的统一大业;
他,一个外柔内刚的骗子,最终把三方势力玩的团团转;
抛开他出卖贞德这一人生最大污点,我们谁能否定他不是法国历史少有的雄主呢?据说他晚年的时候,常常感叹他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圣女贞德,可见出卖贞德成为他内心中最大的愧疚。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出卖贞德是他不请愿的,这往往就是人性与历史的悲哀。
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英法两国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世纪时,安茹伯爵亨利通过联姻继承了英格兰王位,但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贵族,他还拥有法国很多领土(如诺曼底、布列塔尼、缅因、曼恩、安茹等)。后法国为了遏制英国的势力,双方不断地产生摩擦。在腓力二世时法国相继收回了大部分领土(西南部的基思省除外),之后法国试图把英国从境内彻底地驱逐出去,而英国也力图把之前丢失的领地伺机夺回来,于是英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君主腓力四世逝世,因其膝下无子于是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本是腓力四世的外甥,对法国王位觊觎已久,于是1337年,英国以继承权问题为借口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南部地区富庶的佛兰德尔也是他们争夺的对象。佛兰德地区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城市之一,以纺织业为主,而且其所需的原料多数来自英国,为了利益于是加入了英方的阵营。
战争之初,英法双方争夺的目标是佛兰德尔和基恩。法国封建的骑士兵团在英勇的英国雇佣军面前连连败退,先是失去了制海权,随后路上优势也被英国夺走,而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海岸要塞加来港也失守了。之后,英法用了10年之功重新组织军队,但是休养生息之后的法国军队没能改变失败的厄运——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再次惨败。得胜的英国人利用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的方法使法国内部的经济秩序完全地瘫痪了,导致法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迫于形势的法国于1360年把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以合约的形式割让给了英国,即《布勒丁尼和约》,得到了暂时的喘息机会。
10年之后,法王查理五世为一雪前耻,夺回失去的土地,再次挑起了英法战争。吸取之前惨败的教训,查理五世不仅对军队实施了改革——采用雇佣兵制,建立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还通过整顿税制增加了国家收入,为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军队总司令久格克连的带领下,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的法国军队把英国军赶到了沿海地带。战争的失败引发了英国国内的危机,加之为了保住在法国的重要沿海港埠,英国被迫与法签订了20年停战协议。
1380年查理六世即位后,统治阶级内部由于权力问题发生了内讧,这给一直窥视着法国的英国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于是硝烟再次弥漫在法国上空。勃根第派由于在国内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倒戈向英国,在其帮助下,英国很快地占领了法国北部,致使法国被迫签订了屈辱的《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为英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这两位国王死于同一年——1422年,于是后继者为了争夺王位,对法国进行了疯狂的洗劫。休?金斯米尔曾说:“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法国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停止了内讧同心协力地对抗外敌。至此,英法战争的性质发生了转变——王位争夺的战争转变成了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法国人民充分的利用游击战的优势,不断地袭击英军,极大地减轻了法军的压力,到1428年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到了高潮,并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之后,上帝似乎对法国军队格外垂青,巴黎、香槟、曼恩、诺曼底和吉耶讷等地相继回到了法国的怀抱。1453,黔驴技穷的英国不得不宣布投降,英法百年战争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的民族中,涌现出了很多民族英雄,而带领民族取得“奥尔良战役”胜利的贞德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她的名字使英国军人闻风丧胆,而法国人却亲切地称她为“奥尔良姑娘”、“圣人”。
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对英法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一直在法国本土进行,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地受阻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战争迫使法国改变了之前陈旧的军事制度,建立了常备雇佣军,火器的应用更是对西欧国家军队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战争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国家各阶层更加地团结,在民众的支持下王权进一步加强,并最终促使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形成。
英国虽然在战争中是失败者,但是,通过这次战争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安茹王朝
安茹王朝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王朝,名称源于法国的安茹伯爵,后安茹王朝分成了三支,分别在英国、意大利和匈牙利。英国的安茹伯爵杰弗里喜欢在帽子上装饰金雀花枝,因此英国的安茹王朝又被称为金雀花王朝。金花王朝曾占有法国的安茹、诺曼底、布列塔尼等地区,所以被法国视为夙敌,并最终挑起了彼此之间的战争。
百年战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1340年6月,英国海军在埃克吕斯大败法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达数十年之久,进而获得把军队和给养顺利运往大陆的保障。1341年,百年战争的战场向南转移到布列塔尼。1342年,经教皇调停双方一度短期停战。在1346年8月的“克雷西之战”中,英军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弓箭,这成为该战役胜利的关键。这种弓箭名为“大弓”,弓身以5英寸长的紫杉木制成,每分钟能连发10~12枚长7码、射程200码的箭支。爱德华三世故意让军队放慢进攻速度,引诱法军来攻,等法国铁骑来到大弓射程内时,他下令发射利箭,大批的法国骑兵倒下。于是,英国人很快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占领了法国的门户诺曼底。不久,爱德华三世继续北上,经过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法国的重要港口——加莱。
正当爱德华三世踌躇满志地准备对法国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在欧洲流行起来,打乱了战争的进程,加之法国内部政局混乱,双方不约而同地偃旗息鼓,百年战争进入了短暂的间歇期。
将近十年的休战之后,1356年战争又起,这次战役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普瓦提埃战役”。这次战役宣告了在欧洲大陆历经近500年的封建骑士军事制度的彻底失败。1360年5月8日,两王缔结《布勒塔尼和约》,其主要内容为扩大英王在法国西南部的领地,英王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战争暂告结束。
1364年,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去世,其子查理即位,称查理五世(1364年—1380年)。查理五世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并以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从1368年开始,趁着英国瘟疫大流行的机会,查理五世开始逐步收复法国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国的舰队又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1380年,法军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狭窄的一隅。这样,整个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法国的变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离开了人世。1380年继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个精神病人,无法治理国家,更不用说带兵打仗。这给了英国人很好的喘息机会,但此时的英国仍陷入瘟疫之中,无力反扑,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由于瘟疫一时难以控制,1396年,双方停战,缔结了一个为期28年的停战协定。
1411年,法国统治集团内部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这给了英国以可乘之机。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亲率六万大军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在加莱东南的阿赞库尔会战中大败法军,并在与其结成同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担任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不料,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于1422年突然先后去世。亨利五世的儿子亨利六世虽然根据条约继承了法国王位,但他不过是一个刚满十个月的婴儿。而这时,查理六世的儿子也在法国南部宣布即位,史称查理七世。于是法国出现了两王并存的局面,战火重新燃起。
1428年,英军再度入侵法国,很快占领法国北部,开始大举进攻法国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城。这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此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法国人民千古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圣女贞德。
贞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少女,整天牧羊,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但是,国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这个偏远农村的小姑娘异常激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1429年初,英军围困了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消息传来,贞德感到这正是自己为祖国献身的时刻。她一再请求父母和叔叔带她去见当地的法军队长,叔叔为她的热诚所感动,带她到了军官面前,并最终见到了太子查理。贞德称自己受到神的委托要把英格兰人赶出法国。太子被她的虔诚所打动,任命她为救援军总指挥,率法军4000人去解奥尔良之围。贞德率军驰援奥尔良守军后,法军士气大振,1429年,法军在奥尔良西北部的帕泰取胜。新法王查理七世于次年2月17日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使《特鲁瓦和约》失去意义。
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以四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英国人指控贞德为巫婆异端,于1431年将其在鲁昂集市广场上当众以火刑处死。贞德的精神,唤醒了法兰西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和抗战的热情,法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1436年法军收复了巴黎,1450年夺回了诺曼底。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百年战争至此结束。